Google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急救冬燥身痕 (星島)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06: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冬季天氣乾燥,皮膚容易爆拆及痕癢。有中醫師稱,皮膚痕癢除與天氣有關外,若本身體質過度燥熱,亦可能增加皮膚痕癢的問題。至於皮膚科醫生則認為,選用無致敏成分的潤膚用品,可確保滋潤之餘,亦可減低皮膚

急救冬燥身痕
(星島)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06: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冬季天氣乾燥,皮膚容易爆拆及痕癢。有中醫師稱,皮膚痕癢除與天氣有關外,若本身體質過度燥熱,亦可能增加皮膚痕癢的問題。至於皮膚科醫生則認為,選用無致敏成分的潤膚用品,可確保滋潤之餘,亦可減低皮膚產生過敏反應的機會。文:Chris 圖:星島圖片庫

  與內熱有關

  康和堂首席註冊中醫師任立新(上圖)表示,天氣乾燥自易令皮膚痕癢爆拆,如已做好潤膚工作,兼且無濕疹 、牛皮癬 、神經性皮炎等原發性皮膚疾患,但仍常出現皮膚感覺異常、陣發性及嚴重程度不一的痕癢,甚至搔抓至出現血痕、破損脫皮,則或是內熱過度所致。「皮膚乾燥痕癢只是外在表現,探究病因,多為體內陰津不足,令陰虛生熱,而血熱生風,風重則轉變為痕癢。其次肺主皮毛,如肺臟缺乏調理,亦易在皮膚上出問題。」

  任醫師補充,皮膚痕癢成因複雜,如平日多食辛辣燥熱或濕熱油膩食物,感受外邪致血熱生風,皮膚極易有痕癢之感。另久病者身體虛弱、氣血虧損,容易被風邪外襲,令血虛生風也可造成皮膚痕癢。此外,精神緊張、情緒不安者,內分泌容易失調,積鬱化火化熱而動風,同樣會引致皮膚痕癢。故冬日防肌膚痕癢,首重少吃燥熱之品,以免助長燥邪熾盛;其次要寧靜心神,減輕壓力,再集中滋陰潤肺,有助驅風止癢。

  外洗內食齊夾擊

  任醫師建議,如無其他皮膚病或傷口,可利用外洗法,將藥材包括白癬皮、苦參、地膚子、野菊花各三錢,以八碗水煎煮三十分鐘後,待水稍涼即可用以沖洗身上痕癢處,每日一次可改善痕癢情況。但如本身有皮膚過敏,則須先請教註冊中醫師為宜,另也可以食療作紓緩。

  滋潤要防敏

  不少市民每到秋冬,都會塗上各式潤膚霜保護皮膚。但據皮膚科醫生陳厚毅(上圖)稱,使用含易致敏成分的護膚用品,可反令痕癢更嚴重,甚至形成紅腫脫皮。護膚品中最常見的化學成分為香料、防腐劑、酒精,及具抗菌與防濕疹作用的三氯沙(Triclosan)。部分更或含中草藥成分,屬高危的致敏成分。三氯沙更有多個化名,如Triclosan、Aquasept、Gamophen、Irgasan等。

  陳醫生建議塗用護膚用品前應先試後用,如在手臂內側較敏感的皮膚塗上小量,隔數天後不見紅腫才使用。其次產品以無味無色為佳,盡量選用天然成分的產品,可減低色素和香料致敏風險。而購買前應留意標籤成分:特別應留意是否有三氯沙成分,建議採用油膏(Ointment)或蜂膠等天然成分為主的產品。當發現皮膚出現過敏時應即停用,即使已經沿用多年的產品,亦不代表絕對安全,因化合物可累積最終造成敏感反應。

  應酬燥熱型——牛蒡瘦肉湯

  徵狀:或有口乾、小便色黃。

  材料:防風二錢、丹皮三錢、生地五錢、生牛蒡一両、白朮五錢、茯苓五錢、瘦肉六両。

  製法:先將牛蒡洗淨汆水,再連同藥材用六碗水,以文火煲煮兩小時。

  濕熱型——鵪鶉薏仁湯

  徵狀:皮膚痕癢兼且有紅疹,抓破後黃水淋漓。

  材料:生薏仁八錢、土茯苓五錢、苦參五錢、地膚子三錢、白癬皮三錢、鵪鶉一隻六両。

  製法:先將鵪鶉去臟洗淨,連同藥材用六碗水,以文火煲煮兩小時。

  肝火旺盛型——龍膽牡蠣湯

  徵狀:心煩易怒、精神緊張、情緒不安、口常有苦味。

  材料:龍膽草五錢、黃芩三錢、生地五錢、木通三錢、柴胡三錢、香附三錢、何首烏一両、牡蠣肉一斤。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後,用四碗水隔水燉煮三小時。

  ■購買產品前應先試聞,確保無色無味為佳。

  ■如有傷口或其他皮膚病,則不宜使用中藥沖洗法。

  ■長者氣血虧損,亦易被風邪外襲致痕。

  ■青壯多應酬者常有血熱生風情況。

  註:以上食療只供參考

英政府無知 忘記鴉片戰爭 (明報)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在今次英漢判死案件中,英國 政府與輿論幾乎統一口徑抨擊中國,但亦有另類聲音支持中方做法。《衛報》助理編輯懷特(Michael White)在網誌撰文,稱沙伊克被處決雖然令人遺憾,但同時認為西方對中國的斥

英政府無知 忘記鴉片戰爭
(明報)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在今次英漢判死案件中,英國 政府與輿論幾乎統一口徑抨擊中國,但亦有另類聲音支持中方做法。《衛報》助理編輯懷特(Michael White)在網誌撰文,稱沙伊克被處決雖然令人遺憾,但同時認為西方對中國的斥責「偽善及欠缺敏感」。以下是文章節譯﹕

英方稱沙伊克有精神問題,但中國對何謂精神問題有不同見解,並不難明白。事實上,不單中國,其他司法制度亦可以有不同理解。對於諸如「自衛」、「榮譽謀殺」等議題,不同的司法制度有不同詮釋。

中國雖然每年處決1700人,但美國 南部州份亦執行死刑。布殊 和克林頓 擔任州長時亦簽署過不少行刑書。中國執行死刑是主權問題,就像美國一樣,中國有權實踐其法律,但今次事件卻變得高調。外交部次官劉易斯(Ivan Lewis)甚至威脅說﹕「我不會只作出裝腔作勢的威脅。」像是我們2010年要跟中國開戰一樣。這裏涉及到中英歷史,白高敦 和卡梅倫(保守黨魁)都不應該對中英歷史這樣無知。

「大家可能善忘 他們不會」

歐洲人在明末清初開始到中國貿易,但中國人卻不需要外國貨,貿易逆差令歐洲難以維持,到了19世紀,英國的東印度 公司輸入鴉片,開始了中國一段屈辱史。大家可能善忘,但他們(中國人)不會,他們1997年才收回香港,被燒的圓明園還未重建。因此,面對歐洲人今天在販毒問題上說教,中國不會動搖。

英毒品氾濫 斥華顯偽善

英國專欄作家麥克金斯特里(Leo Mckinstry)亦在《每日郵報》撰文抨擊英國政府,節錄如下:

與英國對待毒品問題的放任和投降政策不同,中國政府致力保護公民不受毒品交易所害。我感到遺憾的不是中國的嚴厲處罰,而是我們國家在對待毒販和其他社會公敵時,欠缺旗幟鮮明的道德標準或大力打擊的力量……在中國只要攜帶超過50克毒品,即可判處死刑,正因此中國沒有英國面對的毒品問題。英國本身政策如此失敗,卻竟然夠膽教訓中國,那是何等偽善。

麥氏又說,不少名人如超模姬摩絲 (Kate Moss)、歌手艾美懷絲(Amy Winehouse)和佐治米高(George Michael)等都被揭吸毒,但仍受到公開包庇。

英國當局又傾向認為罪犯多是受社會歧視或精神健康困擾才催生犯罪行為,是「受害者」,應得到同情而非懲罰,從沙伊克的例子中就顯而易見,但其背景顯示,他本身就是一個不道德和貪婪的人。